行业新闻

从“考古五粮液”寻蜀南古道的酿造文明

文博会时间:2020-11-02 17:04:51编辑:赵辉来源:


我要分享:


image.png


晨曦初露间,

一队队带着丝绸、茶叶、美酒的马商,

随着幽远的铜铃声,踏入蜀南大地,

从而开辟了贯穿两千余年的丝路文明。

image.png


《史记》载:“秦时常頞通五尺道” ,经考古调查寻踪,还原了秦朝时期连接蜀滇商道的真实容貌。“五尺道”因路宽五尺而得名,起于四川宜宾,止于云南曲靖,更因延伸线路的衔接,诞生了从成都出发可到越南、缅甸,甚至可远至今天的印度、阿富汗的陆上南方丝绸之路。这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使“五尺道”起点的宜宾商业繁华、文化兴盛。

image.png

清代宜宾地图

“考古五粮液”对五尺道起点宜宾城区古酒坊遗存的分布做了详细考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代表宜宾酿酒历史的五粮液八大古酒坊选址大多坐落于江边,且靠近水路码头。

image.png

五粮液八大古酒坊分布图

捕获.PNG

孙华

“考古五粮液”专家组成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白酒遗产是一种复合遗产,它兼具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包括了窖池但不限于窖池,包括了厂房和储存的空间,还包括了沿街店面、古代前店后坊的格局等,它是一个综合体。白酒工业这种城市文明的产物,往往都在交通枢纽上,像五粮液所在的宜宾就在岷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岷江在明代以前还是长江的正流,两江汇合处的宜宾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很发达。”

image.png

赶场百货压街檐,

北集南墟名号添。

且喜局钱通已遍,

不须携米掉煤盐。

image.png


自明清以后,川滇黔商贸中心的地位逐渐形成,宜宾作为三省交界,是川盐入滇和滇铜入川的最重要通道。云南帮、江西帮、四川帮、盐帮等大量商帮会馆促进了酒的生产与消费,还将宜宾所产的优质白酒运出,转售至周边的州府和云贵地区,这让宜宾的商业更加繁荣,交通枢纽处更是市集林立、商贾云集。

image.png


“考古五粮液”项目考古组负责人刘睿表示:

“酒坊的选址肯定是在比较中心的城镇,或者市集附近,过去的这些酒坊大多是产销一体,前店后坊的结构,只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才利于销售。”

image.png


在对五粮液八大古酒坊勘探的过程中发现,

这些历经风霜的建筑,

都记载着酒坊发展至今最鲜活的历史印记。

image.png

魏学峰  

“考古五粮液”专家组成员

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

蜀南古道上的商帮和马帮,他们把本地所产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这些货物里就包括了酒,我们后来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宜宾所酿的酒,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随着历史的进程,运输货物种类和运输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但这些古代商贸活动对宜宾当地古酒坊的文化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五粮液古酒坊的建筑特征上发现了众多历史痕迹。

image.png


“考古五粮液”文保组负责人崔航(左1)介绍:

“五粮液八大古酒坊其建筑结构、形制、材料及平面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建造年代时间相一致的特征,如建筑材料从较早的木结构到后期逐渐普及的砖结构,建筑构造从传统的穿斗式发展至木桁架甚至钢桁架,格局上也和作坊的功能直接相关,如早期的作坊规模较小,自产自销,故呈现前店后坊的平面布局,后期采用统一销售的模式后,作坊各自单独的售卖功能已消失,故而平面布局上仅具备生产功能。”

image.png


宜宾酿酒历史的产生与发展,

与商贸往来、环境变迁、

文化交融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考古五粮液”将通过多维度的探寻,

深度解析蜀南古道上的佳酿密码,

展示中华酿造文明的灿烂成就。